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益法» 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

上访接待指导手册沙龙

浏览次数: 日期:2014-04-05
   
 
201312117点,在法学院凯原楼101中心办公室,北京大学诊所式法律实验教学中心指导教师与2013年秋季民事行政诉讼法律诊所的同学们,举办了针对“上访接待指导手册”的讨论交流沙龙活动。
 
在郭浩、唐华瑾同学的主持下,基于上一期针对上访接待技巧讨论的沙龙后,诊所的师生们讨论如何制作上访接待指导手册,以帮助咨询人更好地完成咨询工作,帮助来访人更有效地接受咨询服务。
 

 
根据上次的讨论,同学们发现咨询过程中遇到的拆迁、劳动、历史遗留问题上访的比较多,最终当事人都是希望获得人身的认可和财产的补偿,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无法进入到法律途径中,或者是证据不足,或者是对案情的陈述不对,或者遇到了黑律师,或者案情原来采取了错误的路径,虽然要解决问题,却难以进入法律途径。
 
经过讨论,大家总结出制作指导手册时的主要内容要点,包括:
 
  • 提出了如何接待上访当事人以及给当事人提供什么样的指导
  • 指导上访人如何陈述问题,上访人由于陈述的原因经常被赶走。
  • 咨询人如何看当事人提供的材料文件、听当事人的陈述、向当事人询问相关案情,以及在咨询过程中如何记录事实、当事人诉求——首先是梳理事实,从后往前看材料,确定当事人的诉求,寻找线索,问清细节,排除合理怀疑,经过推断找到可能涉及的当事人、机构;在进行价值判断,是否属于法律的范围问题,重构故事——法律事实,能够通过法律解决问题,定性:多重法律关系,立案——负责机构职责,找到责任主体:刑事、民事、行政、国家赔偿。
  • 接待当事人态度的问题,首先是中立、客观的,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积极帮助当事人想办法,同时我们还要做普法宣传、增权赋能,如何出具意见的部分,太过司法化了,我们要调动各种力量,包括行政的力量,社工,村委会,居委会、NGO组织等多种途径。
 
参加沙龙的部分同学主动申请将根据此次讨论情况,针对不同主题进一步起草撰写具体的指导手册,以制作一套完整的指导手册。


(供稿时间:2013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