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合作交流» 国内交流活动

国内交流活动

社区法律诊所学习之个人小结

浏览次数: 日期:2014-04-05
     
 
 
匆忙的步履草草了结了大三岁月,未等我们细品抑或雕琢。回想大三最有意思的课程,非法律诊所莫属。小班教学的高效互动,法律实务教育的实践性和启发性,谈判游戏的丰富内涵,团队合作的酸甜苦辣,密云项目的点点滴滴……无论从何说起,法律诊所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是新颖攫取了我们年轻的心,还是实践满足了我们身为法律人的渴望,抑或是团队合作带给我们归属感?是滚烫的心接触到社会沧桑时的震撼,还是披星戴月唇枪舌战的坦然和欣慰,抑或是对法律人职业道德的迷惘和思考?法律诊所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很难一一理清。或许他带来的更多的是无形的激荡——指引我们寻找钥匙,启发我们的思考,唤起我们的热情,锻炼我们的能力。
 
一.回顾
 
社区诊所分为县、乡、村三个组,包涵,李长桦,刘天毅,李岩,张建明和我组成县级组六人团队。本学期社区诊所的学习与实践可分为两部分,其一为谈判培训,其二为法律实践——密云项目。
大部分课堂时间用于谈判培训,内容涉及谈判准备四步曲,法律人的职业道德,有效组织会议,创新思维,设身处地地谈判,共赢思维,友好合作,注意力集中和把握全局的矛盾等。其中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是三个游戏,其一为创新思维。当任由我们想象这个世界上不可能的事的时候,我们反而有些迷茫,不知不觉中就进入通常思维,提出“长生不老”“速度大于光速”“起死回生”等等。在谈判准备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越多方案,越有可能达成共识。其二为共赢思维。两个人为一件奖品而谈判,唯胜者得之。此次此刻,你内心的念头是击败对方,是共赢?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只想击败对方,很可能最终一无所获,甚至失去更多。共赢是双方达成共识的前提,是长期友好合作的基础。设身处地地进行谈判是成功的第一步,共赢是其中的关键。其三为法律人的职业道德。法律人最容易被推至道德和对当事人负责的矛盾中,此时此刻该如何自处是值得考虑并且需要确立原则的问题。
法律实践——密云项目则主要通过课外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同密云沟通,同带队老师交流等。我们县级组主要负责密云县物业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整个项目分为四部分:
(一)小组定位。我们集中讨论县级组的宗旨,标语,设计标志。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团体展开工作的第一步——自我定位。通过此活动,我们对法律诊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于我们未来的工作有基本的和共同的出发点。
(二)物业管理知识学习。由于物业管理对于我们而言都是新领域,所以在正式与密云沟通之前,我们分散地学习了物业管理基本知识并进行小组集中讨论,内容包括物业管理基本术语的含义,基本流程,各环节的主要争议点,物业管理中最常见,最突出的矛盾等。在此基础上,从法律人的角度阅读和分析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及各省市的物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通过详细阅读物业管理条例释解,总结各省市物业管理条例的共通规定和特色之处,对于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基本的了解。通过大量阅读学者的文章以及相关案例,我们对于物业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如物业管理费的收取,保安责任,物业管理企业的责任等有了基本了解。
(三)密云县物业管理办法的修改。我们参加密云县法制办召开的三次研讨会,听取各方的意见,如居委会,物业管理企业的代表,居民代表,各政府部门,律师,法官等,着手对密云县建委提出的暂行办法讨论稿进行修改并进行小组交流。修改主要分为五步,首先从法律和现实的角度挖掘讨论稿各条款的问题;第二,从法理和现实等角度评释各条款,提出初步修改建议,包括暂行办法体系安排和各条款内容;第三,参考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以及国务院各部门的相关文件,各省市的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的相关文件及事实,根据密云县实际情况,增加必要条款,并对原各条款做进一步细化修改,增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以及规范用语;第四,小组综合讨论,将各部分的修改意见融会贯通,调整暂行办法的体系安排,修正并明确暂行办法的适用范围等。第五,同密云法制办联合讨论,对暂行办法进行可行性论证及内容上的适当修改并定稿。
(四)将密云县物业管理办法的修改稿交密云法制办,基本被采纳。
 
二.收获
 
本学期的法律诊所课程中,大家收获颇丰,于我而言,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一)   知识
宏观地看,主要有如下两方面:(1)对法律的认识;(2)共赢思维。
1)对法律的认识
首先,最直观地,在密云物业管理办法这个项目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物业管理方面的具体知识。比如在准备阶段,学习具体概念,理清法律关系,明确主体的法律地位时,我们回顾了大量法理学,民法原理,债权法,物权法等各方面的知识,并拓展至具体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通过应用分析加深理解。在修改阶段,研究无物业服务合同下,物业管理企业是否有收费权时,我们研究了无因管理,意思自治,合同权利义务概括转移等多种理论,这个过程本身是对我们法学知识的提升。
第二,本项目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更抽象的对法律的认识——法律是社会的缩影。
此前各课程的案例分析,通过白纸黑字将我们和真实的社会相分离,我们只能通过各种假设分析与学习。更重要的是,即使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我们为自己的分析和结论承担责任之前,在我们的脑海里,那仅仅是一个案例,而非鲜活的社会,这些问题通过法律关系分析就能得出结论。或许这是传统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脱节的重要原因。
而在诊所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所做的就是从法律角度尽量解决和减少这个问题,而且我们所做的一切会真实地影响很多人的生活和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为自己的结论负责,必须明确自己能在多大的限度内自由思考和行为。因为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这里没有现成的法律事实,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更不是仅仅考虑法律关系就能解决的。每个社会问题都有很多面,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甚至种族的,而法律仅仅是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的有力的工具之一。法律不是万能的,他是有界限的,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虽然不一定截然可分,但是公权力过多干涉或放任私权利都可能引起社会不稳定。身为法律人,我们可谓是戴着镣铐跳舞,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己所能剖析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尽力解决。其他部分需要政治、经济、教育或其他方法来解决。当法律和其他方法完美配合时,社会渐渐趋于充满活力且有序的状态。
我深刻地体会到,法律的背后就是社会,法律是为了社会而服务的,平衡各方利益,平衡社会关系网。即使是自然正义,意思自治,都是千百年来社会生活的积淀,是人类历史凝成的精华,而确立在法律中。法律是为社会服务的,是浓缩于法律关系中的社会。法律是以真实的社会为基础,法律关系并非凭空构建的一种规范分析手段,而是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缩影。
       此前的学习过程中也听到过类似的结论,但是没有体验,这种感受是难以深入灵魂的。曾经有过的虚无飘渺的感觉在这一刻消失了,对法律的盲目崇拜也悄悄溜走了。也许这不是真谛,但这是切切实实的冲击。
2)共赢思维
学习其他法学课程时,很多并未涉及社会生活理念问题,教学主题往往紧密围绕该课程所涉及的法学知识,如原理,理论,规则等。本课程独树一帜,通过法律谈判培训,向我们传达了很多立身处世的理念,或许从大学育人的要求看,这才是真正的大学课程。从经济学角度看,共赢其实是发挥比较优势。每一方都从事自己所精通的,有比较优势的活动,整个团体的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这是社会交换存在的原因。共赢理念由来已久,只是人们有意识地将其作为商业管理理念,或者人生理念不常有。诚然,课程中提到共赢思维主要是作为成功的谈判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做人的原则。所谓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在传达一种共存的理念,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自己也能受益。而且我认为,现代社会或者未来将以共赢模式为主导。因为信息流动如此之快,科技如此先进,仅靠占有垄断资源而获得绝对优势会越来越困难,随着垄断成本增大,共赢合作模式会成为一种趋势。无论从人性本身,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共赢理念都将成为必须。合作精神,换位思考,共赢理念等将成为社会人的必须具备的能力,本课程给了我们预热的机会。
 
(二)技能
1)信息获取能力。
首先,在完成密云项目过程中,需要检索大量的资料以学习物业管理知识。网络,图书馆等都成为我们检索资料,获取知识的重要资源。面对纷繁的资料,需要高效筛选的能力。
第二,在完成密云项目过程中,没有已经归纳好的法律事实供我们分析,需要自行收集事实,了解各方的想法。我们参加三次研讨会,分别同业主,物业管理企业,政府官员,居委会,律师,法官等交流,并且和法制办探讨修改稿。此过程中,我们凭着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收集他们有声或无声地传达的信息。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并收集信息,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也是很锻炼人的过程。
2)沟通合作能力。
如果信息获取是收集的过程,那么沟通则是传达意见和互动的过程。在本项目中,我们不仅要和组内成员沟通,相互了解工作进程,交流观点,互助解决疑难问题;还要同老师沟通,说明各种选择的原因;还要同法制办,建委等沟通,向更接近社会生活,更了解事实状况的他们说明各个条款的用意,交流操作可能性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对于社会经验并不丰富的我们,这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和一份独特的体验。
3)时间安排能力。
作为一门5学分的课,负担远远大于其他课程,对于我们修习两个学位的同学而言,时间更显得紧张,然而正是这份紧促,充分锻炼了我们的时间安排能力。从前期准备,到修改各条款,至最终的讨论定稿,我们几乎总是小组行动。每个人安排时间都有自己的方式,有的不睡觉坚持做完工作,有的提早做准备。而我属于笨鸟先飞那一类,只要有时间就会将以后的工作安排提前完成,为突发时间留下充分的应对时间。不断地在海绵中挤水需要科学的时间安排和严格地执行安排,制定每天的计划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时间利用效率提高,我深受裨益。
 
(三)职业道德
象牙塔中我们并未触及法律人职业道德的问题,但是这并不遥远。接受这个项目时,我们首先问自己,我该以怎样的角色完成这个项目?我们是法律的代言人,弱势群体的代表者,还是中立的第三方?在谈判培训时,我们进行道德困境的模拟练习,我们内心的悸动该如何平息?法律人的职业道德问题是法律人难以回避的问题,我很庆幸自己在尚未遇到难题时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虽然答案尚未明朗,或者尚未成为我的人生原则,但是这份思考将植入我的内心,在遇到难题时不至于慌乱,甚至盲从。
或许该以怎样的角色完成这个项目,我们每个人的理解稍有差异,但是我们有一致的态度——负责任。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可能制定各条款时,我们会有时更倾向于保护业主的利益,有时会更倾向于保护物业管理企业的利益,但是我们作出这种选择是基于各种利益对各方的重要性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我想,我们本着服务与公正之心做这项公益事业,愿意用我们的热情和能力为社会做点贡献,并且由始至终坚定不移地完成这个项目,负责的态度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负责任是法律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三.不足
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我个人最大的不足就是人际关系处理。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我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虽然也同他们交流,获得一些信息,但总是有些拘谨,有些保留,或许我的交流能力强一些,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会更多,交流过程会更愉快。大概因为我身处象牙塔中,性格并非社交型,更习惯于朋友之间的交流。在这样一个需要交流和沟通的项目中,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这方面不足,并且在不断的改进。
 
总而言之,在诊所的这个学期,辛苦而又甜蜜。组建了一个如此温馨团结的队伍,成功完成了一个不小的项目,基本实现我们的目标,有很大的收获,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改进中……诊所教育仅是一种开端,仅是启发,仅是指引,更可贵的我们确立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一套方法,真正开始以法律人的身份思考问题。我最感欣慰的不是我们制定出了密云县物业管理暂行办法文件本身,而是我们一起探索的过程。无论从迷茫到明朗,无论是失落,疲惫,还是欣然,兴奋,我们都充满热情,充满斗志,没有人放弃,只有不断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渴望精益求精。诊所带给我们的感受实在太丰富,难以三言两语穷尽,我只能说,这份感受会影响我们很久很久……
 
(作者:应亚丽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