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中心概况

中心概况

北京大学诊所式法律实验教学中心

   
 理念
 
诊所式法律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是源自于美国的一种法律教学方法与课程形式,通常人们把这种课程叫做法律诊所(Legal Clinic)。“诊所”的概念,源于其运用医学院的教学方式,将专业学习与法律实务操作相结合,将现实中的真实案件引入课堂,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代理真实案件或从事其他法律实务工作,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法律思维和实务技能的训练,以及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发展与历程

北京大学诊所式法律实验教学课程始于200010月,内在的动因源于新时期法律人才培养需要设立实践教学课程,外在的背景在于福特基金会通过资金、技术和理念的帮助推动中国重点法学院校设立法律诊所课程,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活动。北京大学法学院就是中国首批被选中的七家法学院校之一。经过初期的建设与发展,北京大学诊所式法律实验教学课程获得了良好的运行,极大地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欢迎。
 
2007年,北大法学院根据课程的内容含量和学生培养的现实需求,法律诊所课程由2个学分转变为5个学分,其中包含3个限选课程学分和2个实习课程学分,在培养对象上由本科生扩展到研究生。至此,北京大学拥有了标准化的、每学期能够培养40名以上学生的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
 
2009年,在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与帮助下,以法律诊所课程多年运行的模式与成果为基础,北京大学法学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社科部、教务部开始共同筹建北京大学法律实验教学基地。
 
20105月,在多方大力推动与密切合作下,“北京大学诊所式法律实验教学中心”在北大法学院正式成立。自此,北京大学诊所式法律实验教学项目开始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大力进行软、硬件建设,开发多种类、多领域的法律诊所课程,完善模拟法庭、办案场所等实践教学配套设施建设。
 
20115月,伴随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的全面启用,北京大学诊所式法律实验教学中心具备了由模拟法庭、办案指导室、案件咨询室组成的硬件设施齐备的实践教学空间,北京大学诊所式法律实验教学项目开始了以研发教材、拓展课程、信息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为主体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截至2013年底,北京大学诊所式法律实验教学中心共开设课程27个学期,约800名学生接受了诊所式法律教育培养,其中约700名学生参加了诉讼案件的相关事务训练,约90余名学生参与为国家相关立法或社会公共服务机构起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自开办以来201312北大法律诊所接受诊所教学的历届学生为社会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共计提供电话、来访、信件咨询近万人次,接办法律援助案件261件,案件胜诉率达到90%以上;主要接办的案件类型包括合同纠纷、房屋产权关系、婚姻家庭财产与继承纠纷、抚养与赡养、继承、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消费者权益保护、劳动权益保护、土地权益保护、行政诉讼案件、民事赔偿执行案等。北大法律诊所学生所参与的国家相关立法与公共政策项目,内容涉及饲料添加剂管理制度、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制度、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北京市密云县城市住宅物业管理暂行办法(草案)》等,劳务派遣制度等。
 
 合作与交流
 
北京大学诊所式法律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资源。北京大学诊所式法律实验教学中心先后与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耶鲁中国法研究中心、哈佛大学法学院、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纽约大学法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波兰、匈牙利等国多所大学的诊所式法律教育项目开展交流活动;与以福特基金会为代表的多家基金会、国际公益法律组织开展项目合作。
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为北京大学诊所式法律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知识、经验、资源等方面的动力和保障,同时,北京大学诊所式法律实验教学项目形成的“个案与制度兼顾”的模式也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同。